首页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东文联主题庆祝活动
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尹洪波红色题材戏剧作品集中上演
2019-10-11 10:35:32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由国家一级编剧、佛山市文联名誉主席尹洪波创作的多部戏剧作品集中上演。

 

9月10日,大型交响乐伴奏现代京剧《鹤舞云天》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隆重上演。该剧讲述解放前夕,蒋介石政府对共产党人、社会进步民主人士大肆杀戮,中共地下党江苏省委书记许子鹤等,接受周恩来同志交给的绝密任务,将12名民主人士从南京转移护送至苏北淮阴。在此过程中,许子鹤遭遇了叛徒出卖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与敌人斗智斗勇,不惜牺牲个人一切,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之际,红色题材的大型京剧《鹤舞云天》是一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非常贴题的优秀剧目。《鹤舞云天》是近年来江苏省长荣京剧院着力打造的红色题材的重点剧目。剧目创作过程中得到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领导的关心指导,文旅部雒树刚部长曾到长荣京剧院调研,在观摩指导该剧排练时提出:希望该剧创作成功后能够进京演出。此次进北京演出,把原有的小型乐队伴奏改为交响乐队和传统京剧乐队混合伴奏方式,优化了听觉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舞台艺术感染力。《鹤舞云天》主题内容鲜明、时代气息浓郁,艺术构思独特,先后获得江苏省紫金奖、文华奖,收到广泛的社会好评,深受观众喜爱。

 
 

9月10日晚,大型现代粤剧《抉择》在梧州市文化展览中心首演。该剧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精诚合作的舞台艺术精品,入选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第一批重点项目。作品讲述梧州历史名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先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关键的历史时刻,为共商建立新中国伟业而排除万难,从香港毅然北上,奔赴东北解放区的故事。《抉择》由广州粤剧院与梧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邀请国家一级导演童薇薇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尹洪波任编剧,国家一级舞美韩生任舞美设计,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任主演。创作立足于对梧州本土历史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的挖掘,将传统的粤剧作了创新和改造,加入了现代话剧表演和西方交响乐元素,融合了梧州水上民歌等各种地方文化元素。同时,舞台采用了多媒体投影,安装了大型电动转台,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

 
 

9月12日晚,由广东潮剧院组织创排的红色革命题材现代潮剧《许包野》精彩亮相广州友谊剧院,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岭南风华·我爱你中国——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专场演出。真挚感人的剧情、丝丝入扣的表演、优美动听的唱腔,获得羊城专家和观众好评,称其是一曲“雨花英烈精神”的英雄主义赞歌。“岭南风华· 我爱你中国”是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系列活动,活动选取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主题突出、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具的剧目惠民演出,让全省人民共享艺术发展成果,共庆新中国70华诞。潮剧《许包野》作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年重点扶持剧目之一,经过筛选成为献演剧目。许包野是广东澄海人,该剧以其为原型,讲述了许包野为中国革命作出不朽贡献的感人故事。该剧8月份成功首演后,广东潮剧院召开专家研讨会,对作品进行提炼升级。本次赴广州演出,演职人员更是加紧排练,精心打磨,力求让羊城观众欣赏到更好的舞台呈现。

 

9月23日,大型粤北采茶戏《51号信箱》在广东艺术剧院参加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岭南风华·我爱你中国’——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专场演出。该剧由吴海榕编剧,尹洪波任艺术指导。作品表现上世纪60年代初,在粤北某深山,有一个神秘的单位——“51号信箱”,这是新中国首批核矿开采基地,来自部队、城市、农村的首批开拓者,在这里经历了许多鲜为人知、而又撼人心肺的故事,正是他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坚韧实干、追求卓越,为共和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去年以来,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接建党100周年,尹洪波开始创作红色题材戏剧影视作品。根据红色经典《青春之歌》改编的《林道静》由江苏省淮海剧团演出,荣获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迄今已演出四十场以上。

 

据悉,尹洪波创作的一批红色题材作品还将陆续上演。表现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帮助解放军渡江作战事迹的《渡江第一船》即将由安徽省徽京剧院2019 年出品;表现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事迹的《春风化雨》即将由江苏省长荣京剧院2020年出品;表现优秀扶贫干部先进事迹的《春来南粤》将由梅州五华采茶艺术传习所2019 年出品。此外,尹洪波最近完成的红色题材作品有戏曲剧本《千里独轮》(表现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事迹)、《独立团长》(表现早期共产党人叶挺事迹)、电视连续剧剧本《盛典前夜》(表现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事迹)。表现抗战时期江门华侨郑潮炯卖子救国故事的舞台剧也正在创作之中。                                                                                                          (佛山市文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