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省曲艺家协会认真组织开展文代会精神的传达学习,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大家认真学习省委书记黄坤明,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在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劲军在省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见面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就广东曲艺界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分享了思路和想法。
梁玉嵘(省曲协主席、广东音乐曲艺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广东文艺事业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作为曲艺工作者,倍感振奋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通过深入学习省委领导讲话和大会工作报告的核心要义,我对新时代曲艺工作的使命任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清晰的思路。 曲艺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说唱伟大时代,努力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曲艺精品力作,发挥曲艺“轻骑兵”的独特优势,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灵感,讲好老百姓的故事,让曲艺真正成为人民精神生活的“贴心人”。曲艺的发展,守正是根基,创新是出路,我们要深入挖掘并整理传统曲目精髓,以传统曲艺的精髓为根基,同时跟紧时代脉博,探索传统曲艺与新媒体、短视频、沉浸式展演等形式的创新融合,创作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审美的精品力作,让曲艺艺术在新时代更好地焕发新的活力。曲艺的振兴,关键在人,我们要完善青年曲艺人才队伍培养机制,通过“传帮带、创作扶持、展演平台搭建等方式,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曲艺传承人,并加强基层曲艺团体的建设,大力推动曲艺进校园、进社区,培养年轻观众群体,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曲艺生态。
使命在肩,更需笃行不怠,广东曲协将团结全省曲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奋力谱写新时代广东曲艺繁荣发展的新篇章,为新时代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曲艺的力量。
赵军芳(省曲协副主席、广东音乐曲艺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通过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备受鼓舞、倍增干劲。作为文艺工作者,深感使命在心、重任在肩。文艺创作,作品是根本,用艺术的形式精妙地传递价值观是其独特之处。创作需要家国情怀作为内在精神激发创新创造的不竭热情,并且贯注于作品的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坚守人民立场,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把艺术创作植根于人民生活,讲好故事,力争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老百姓广为传颂的精品力作。
赖琼霞(省曲协副主席、珠海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
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为广东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方向,深感责任重大。把文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需要致力于曲艺传承与创新,持续探索曲艺赋能经济发展。一是坚定文化自信,深挖岭南曲艺内涵,促进传承与创新并行;二是紧跟时代,用曲艺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湾区故事,展现时代风貌,提升文化软实力;三是追求德艺双馨,引领社会风尚,为文艺事业贡献力量;四是结合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以曲艺赋能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文化影响力;五是加强湾区曲艺交流合作,共推文化繁荣,助力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黄美梅(省曲协副主席、湛江市曲协主席)
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全面总结了过去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丰硕成果,明确了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为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回顾过去,广东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深化,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落地生根,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些成就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广东的文化软实力,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作为曲艺工作者,我将以大会精神为指引,突出政治引领,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等中心工作,积极挖掘曲艺文化内涵,以符合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广东曲艺,在创新中把粤曲传承好、发展好,为推动我省和湛江曲艺事业的繁荣兴盛作出应有贡献。
陈映荷(省曲协副主席)
曲艺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有着独特魅力。作为曲艺文化的传播者,更应多思考如何让曲艺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更需创新表达形式。比如利用新媒体平台,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传统曲艺。同时,创作要立足人民生活,反映当下社会风貌,使作品更具时代感与共鸣点。此外,培养曲艺人才也十分关键,通过师徒传承、院校教育等方式,打造专业人才梯队。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广东曲艺文化定能大放异彩,在新时代舞台上续写辉煌篇章,为文化强省建设添砖加瓦。
揭熙(省曲协副主席)
学习文代会精神,我着力思考的是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有创新的传承,创新要做有传承的创新。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更要有勇于开拓,带头创新的能力和勇气。打破常规、敢为人先,应该是湾区文艺的底色和特色。新、奇、绝、美的意识和观念应该是我们大湾区文艺工作者的闪光标签。同时曲艺是文艺“轻骑、短刃、尖刀兵”,反映主题最直接、“跟”得最紧、“来”得最快,最贴近观众,最容易和观众引起共鸣。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发现曲艺苗子,培养曲艺人才,壮大曲艺队伍,从而形成湾区的曲艺力量。
许曼(省曲协副主席、汕头市曲协主席)
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是一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会。省文联过去五年在文艺工作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全省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党和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视,让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满满的自信,也增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要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道德引领、价值引领和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观和崇德尚艺、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观入脑入心,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我将以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转化为工作实践,带领汕头曲协同仁扎根人民、深入基层,共同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作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以文艺志愿服务基层百姓,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艺力量。
周丽珊(省曲协主席团成员、广东广播电视台大湾区卫视制作人)
通过学习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深刻认识到文艺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服务人民、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背景下曲艺事业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充满机遇,作为一名曲艺工作者和媒体人,更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推动曲艺事业“往深里挖,往宽里走”,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传统曲艺内涵,加强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创作与传播形式,推动曲艺人才队伍建设,拓展融媒体传播渠道,促进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提升广东曲艺的国际影响力,以曲艺+文旅、曲艺+科技、曲艺+百业等形式积极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潮,推动广东曲艺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为中华文化瑰宝注入活力,助力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跃升,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叶幼琪(中国曲协粤曲艺术委员会委员)
通过学习领会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结合本人在香港工作的实际,我有深刻的体会。香港在“十四五”规划中,被定位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文艺界在此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作为香港艺术工作者,要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用作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湾区故事,讲好香港故事。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利用其文化窗口,传播中国价值,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香港的曲艺工作者应积极融入大湾区的文化发展事业,积极参予大湾区的艺术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可以通过在大湾区各地成立工作室加强与内地同行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展一系列的曲艺创作、传播传承工作。
林彩霞(广东音乐曲艺团有限公司青年曲艺演员)
珠江潮涌,粤韵千年。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文艺高质量发展命题,也为曲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作为文艺院团的工作者,既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湾区文艺新浪潮的时代召唤下,秉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所用的思想,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寻找破局之道。作为一名在文艺院团深耕十多年的文艺工作者,又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这一路走来,工作的困境、难题像一道道关卡,接踵而来。传统曲艺面临观众老龄化、年轻观众吸引力不足、经济支撑薄弱、创作人才断层等问题。破解这些难题,需从人才培养、内容创新、传播方式经济模式等多维度切入,结合时代需求与人民导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生态体系。
赵梓琳(深圳市宝安区阳光曲艺团团长)
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提出"守正创新"的鲜明导向,为文艺创作标注了精神坐标。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必须始终高擎文化自信火炬,把艺术理想融入湾区建设大潮。在创作实践中,既要深挖岭南文化富矿,也要让曲艺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更要把握"双区"建设机遇,用文艺精品讲好湾区故事。下一步,曲艺工作者还将要考虑在数字浪潮中探索创作新路径,用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构筑广东精神高地,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文艺力量。
黎星(青年粤曲创作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有深刻认知,且通过孜孜不倦去学习追求,才能建立起自信。作为粤曲从业者,通过学习广东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我深受启发。纵观历史长河中恒如沙数的优秀作品,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质,皆是菁英文化。而且都是以古典为根基,贴合着不同时代审美的要求。我们作为曲艺从业人员,必须在不断深度挖掘传统艺术精华、吸收古典艺术养分中坚定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对当下时代的思考而获取新的创作源泉,从而在守正创新的绿道上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健前进,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精神内涵,且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永恒作品。
供稿:广东省曲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