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广东美术界引发热烈反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组织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入研讨交流,撰写学习心得。全省美术家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守正创新,将艺术实践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不断探索中国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广东路径,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广东美术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协名誉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 李劲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具有强大凝聚力与影响力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为岭南文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广东省文联主席,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
近期“英歌舞”等重要剧目和“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亮相上海艺术节及上海中华艺术宫,这不仅是艺术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览汇聚众多岭南美术名家经典代表作,展现了广东美术在当代中国美术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岭南艺术具有多元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气度,这种特质使其既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又能与时代精神相对接。近代以来,岭南画派“重视写生”“关注民生”等理念深刻影响了广东乃至全国美术的发展走向。
未来,广东省文联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推动岭南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广东省美协名誉主席 方土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清晰感知美术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水墨艺术不只是笔墨传承,更是服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载体。全会明确“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美术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锚定方向——必须将国家战略融入创作实践,让每一幅作品都成为传递时代精神的视觉语言,让笔墨与湾区发展同频共振。
岭南画派“笔墨当随时代”,正契合全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我坚持深入湾区一线,如参与集体采风体验河套合作区科创活力,记录港珠澳大桥车流奔腾,走访横琴老街巷、深圳前海工地,用焦墨勾勒都市天际线的雄姿,以淡墨晕染街巷烟火、渔港晨曲与邻里温情,让扎根人民的创作践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自觉,让笔墨始终沾着生活气息、透着时代温度。
守正创新是笔墨对接时代的密码。既要坚守中华传统艺术根脉,延续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特质,在皴擦点染中守住文化基因;更要响应“文化与科技融合”部署,借数字投影、VR技术让水墨在虚拟空间流转,联合青年创作者探索水墨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路径,让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碰撞出新火花。我将以“为时代画像”为己任,用一幅幅接地气、有筋骨的画作展现大湾区的使命担当与蓬勃生机,在守正创新中绘就文化繁荣新章,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美术工作者的坚实力量。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林蓝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提升治理效能,作出了系列战略部署,为新时期文艺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美术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重任在肩。我深刻认识到,美术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找准定位、展现责任担当。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文艺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大作、大展、大师、大课堂、大传播”为核心抓手,进一步推动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时代主题,推出更多“大作”。围绕改革开放5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时间节点,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体创作优势,打造一批彰显时代风貌、岭南特色的“大作”“大画”。二是提升“大展”品质,扩大国际影响力。整合“大馆”集群资源,有针对性策划具有国际视野的重量级大展,充分展示岭南美术的发展成就和地位。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精心培育大师名家。实施“大家”档案工程,系统梳理广东美术家的创作手稿、生平文献,传承美术文脉。营造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着力新文艺群体,搭建从青年新人到领军人才的成长阶梯。四是用好美术美育功能,搭建社会美术“大课堂”。整合美术院校、美术馆、文化机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艺术走进社区、学校和乡村,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提升全民艺术素养。五是探索传播新路径,努力开拓美术“大传播”格局。推进《岭南美术大系》编纂工程,构建岭南美术“百科全书”。建设“新融媒”平台,推进AI辅助创作、VR虚拟展厅、数字藏品开发等技术应用,让岭南美术通过新媒体“破圈”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中国美术。
来源: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